亦智祖九歲就隨母渡台,母耕子隨,每日下田工作不懈,匆匆經過廿五年,因努力不斷,貧人終成鉅富,斯時太祖媽,有想,樹大應分枝,又恐兄弟間思想不同,年久失和,因而入春吉日,太祖媽主持為佛助祖與亦智祖二兄弟之分家。
分家後佛助祖心性固執,守家產,不改前業繼續從耕,亦智祖因天賦聰明伶俐,即棄耕從商,雖出身農夫,大有經商天才,自營染布事業,規模宏大(現在社子國校大禮堂現址昔日就設有十個染料槽)兼營批發,另在北門口艋舺經營進口商,短短五年時間,即在台北市區擁有二十餘間商行。
亦智祖經商如此快速順利,似受天時地利相助,雄心堅強,更想富上加富,經商之外又在北投、社子地區、台北城中區、西新庄子、內湖地區、觀音山山林區等處,連續建置無數田園,亦智祖云,商財如流水、土地即根基,為子孫幸福設想更如此周到,亦智祖乃一位商業巨賈,肯靠毅力,造就鉅產,造福子孫,吾等有此祖先誰不感光榮乎。


亦智祖,為獎勵子孫競爭上進,特設立學田(即現代之獎學金)凡陳順記子孫有人,能中秀才者,可來領取學田(約有五百坪土地),祥甫公(媽全祖之四子)當時,科中秀才,學田可能由他領去,因無實據,至今該學田之下落還是不明,聽說其土地座落在台北市圓山附近。